2022-09-21 閱讀次數: 422
牢記囑托,奮進趕考路;
富民興隴,繪就新圖景。
十年感恩奮進,十年成績斐然。
新時代的十年是甘肅快速發展、繁榮振興的十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甘肅,對甘肅改革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強調“深化脫貧攻堅,加快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時代篇章”。
新的時代,甘肅迎來了加快發展、繁榮振興的重要契機,也面臨決戰脫貧攻堅、轉變發展方式、修復自然生態、凈化政治生態等艱巨任務。十年來,隴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令人振奮的新變化。
攻堅克難顯擔當,團結奮進寫華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省各族干部群眾負重自強、頑強拼搏,推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呈現出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生態治理大見成效、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黨風政風民風昂揚向上的良好局面。到202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跨上萬億元臺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
甘肅省以“民有所盼,我有所為”的決心,千方百計改善民生,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2017年以來,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例連年保持在80%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1%和8.9%,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超過200萬人、推動勞務輸轉2600多萬人次。
篤志前行——技能建設譜新篇
強國建設,“匠心”鑄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省職業能力建設工作以促進勞動者技能成才技能就業為目標,深化職業資格改革,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基礎性建設,積極推進技工院校改革,不斷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技能人才總量穩步增長,技能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技能人才創新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甘肅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甘肅省中長期職業技能培訓規劃(2018-2025年)》《甘肅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關于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關于印發百日免費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一個個計劃相繼出臺,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創業需要,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大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
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距刑滿釋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員、戒毒人員……享受培訓補貼人群范圍不斷擴大,培訓補貼的覆蓋面進一步拓寬。2013年-2021年,累計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517.4萬人次。
技能強國,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創造更多圓夢舞臺,甘肅省累計建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4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2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5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07個。加快部署培養一批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能工巧匠和高素質產業大軍,力促“技能甘肅”落實落地。以魯甘“工匠聯盟”為抓手,創新、夯實對口協作措施。首次從技能領域領軍人才中選拔了2名拔尖人才,實施三年培養計劃,為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推動高技能人才發展拓寬了新渠道。目前,全省技能人才總量已達到217.9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1.4萬人。
為了拓展技能人才成長空間,政策不斷發力,改革不斷破冰。一方面積極推進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為推動技能人才“人人持證”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健全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鼓勵企業針對優秀高技能人才探索設立技能專家、首席技師、特級技師等崗位,在人才服務、政策支持以及參與社會事務等方面給予支持。
守正創新——精準培訓助脫貧
脫貧攻堅期間,甘肅省人社廳緊盯急難愁盼問題,把就業幫扶工作干出更大成效。
他們不斷優化工作方式,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在充分發揮培訓機構作用的基礎上,發揮企業的培訓主體作用,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增收為目的,持續推動培訓輸轉一體化。
實現穩定就業,既是貧困家庭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舉措,又是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身份轉變、成為新時代產業工人、融入社會發展軌道的根本舉措。
臨夏州人社局深入研判貧困勞動力生產生活和培訓需求,以工學互補、工學融合為方向,積極開展“嵌入式”“培訓券”式、訂單式培訓、實操性培訓和“互聯網+”培訓,讓培訓管用實用、高效便捷。堅持以崗位賦能量、經風雨、拓視野、長才干、保增收的發展思路,抓住東西協作契機,創新舉措、主動作為。
身為家庭主婦的馬米乃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臨夏陽光大姐的免費招生信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報名參加了培訓。在工作人員的介紹和引導下,她選擇了就業率較高的母嬰護理培訓班。在經過10天的專業培訓和嚴格的考試后,她熟練掌握了孕婦、產婦、新生兒生活照料和日常保健護理技能,并在今年2月份,如愿迎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罢娴臎]有想到,我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家庭婦女,現在一個月能拿到8000元的工資,以前想都不敢想啊?!闭f到這兒,馬米乃臉上洋溢著自信與自豪。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甘肅省創新培訓方式,對外出務工人員,開展電工、電焊、汽修、家政服務等特色品牌技能培訓;對居家婦女開展手工編織、農家樂經營等居家就業培訓;對有創業意愿且具有一定基礎的勞動力,開展產業經營、商業營銷等創業培訓。
甘肅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史永斌說:“我們堅持集中培訓與上門服務相結合,通過‘送培訓下鄉’和‘培訓大篷車’等方式在鄉鎮村社、田間地頭開展培訓。充分利用扶貧車間在群眾家門口的優勢,把培訓課堂延伸到貧困村,針對扶貧車間所需技術開展技能培訓,既培育儲備了一批技工人力資源,又使困難群體就業增收。拓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積極引導市縣,搭建網絡服務平臺,利用新媒體信息工具,通過直播、錄播、PPT等多種培訓模式,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居家線上培訓?!?/span>
十年來,市州與縣區人社部門、勞務機構、培訓機構發揮企業、幫扶省市作用,把勞動力培訓和勞動力輸轉緊密結合,健全一體化服務體系,2012年-2020年,全省完成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262.88萬人次,其中脫貧勞動力169.75萬人次。
勇擔使命——勞務品牌樹形象
“造型別致的燈籠、形態各異的串珠、逼真時尚的假發、針線均勻的鞋底、色彩繽紛的手工拖鞋……”
當一件件精美的手工編織作品被展示出來,培訓現場歡聲笑語一片,學員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這些都是武威市人社部門助力鄉村振興、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一個個縮影。
為促進廣大婦女及家庭增收致富,武威市人社部門和婦聯依托武威巧蘭花手工編織有限責任公司合力打造“涼州巧嫂子”勞務品牌,將技能培訓作為勞務品牌培訓的重要舉措,努力把手工編織小產品做成經濟發展的大產業,可謂小切口打開大局面,小舉措撬動大革新。
他們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實際,主動送技能上門,同時搭建“精細化”的就業服務平臺。在培訓方式方法上,根據培訓對象和培訓需求的不同,靈活多樣,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以集中授課為主,兼并一對一輔導、班組培訓、角色扮演等內容;在時間安排上,有全天候、半天、夜間或部分時間段等,力求取得最佳的培訓效果,學員不僅能得到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而且獲得了一種工作經歷,獲得感顯著增強。通過“培訓+訂單銷售”的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留守婦女就業難的問題。
“通過手工編織培訓,我實現了居家就業,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睂W員盛寧高興地說。到目前為止,僅武威市勞動服務技工學校就開展手工編織培訓班29期,培訓婦女875人,帶動500余人實現就近就地靈活就業。
天水市秦州區人社局結合勞務大區這一獨特的區域特征,著力打造“齊壽建筑工”“藉河技工”“牡丹家政大姐”“曹劉保安”“隴原妹”“顧家米人”等勞務品牌,不斷推動勞務輸出向品牌化、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當地大力宣傳秦州歷史文化,幫助秦州農民工走南闖北,發揮“金字招牌”作用和市場效應,提升市場競爭力,最大限度地促進農民工穩定就業,提高生活質量。今年以來,僅“牡丹家政大姐”這一品牌就向北京等地輸送勞動力860余人。
領悟昨天,貴在總結謀新;奮斗今天,矢志超越革新;擁抱明天,勤于賦能迎新。過往的十年,隴原兒女披荊斬棘,奮力奔跑;展望未來,山??傻?,雖遠必達。